《道德经》中的反与弱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着道之动
一般的解释:道的法则,就是事物的两种属性之间,总是相互向着对立面运行,在临界点返回,如此反复循环。这里的反一般理解有以下几种:
- 相反。指大道对万事万物的反向调节作用。比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返回。事物永远存在对立的两种属性,两种属性之间永远相互运动、转化,在临界点返回原来的属性。
- 反复。道的运行规律,不是单一的一次运动就终止,而是不停的循环往复。
我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必会成双结对地出现:其中一道力称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则称为”反作用力”;两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之间的分辨,是纯然任意的;任何一道力都可以被认为是作用力,而其对应的力自然地成为伴随的反作用力。这成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称为”配对力”。
“反者道之动”,我的理解是”道”的运行依赖的是反作用力,”道”的动力来源是反作用力,类似:
- 人穿着溜冰鞋推墙,墙以反作用力推人。想要后退,必须往前施力。
- 人在地面行走,脚向后施力,地面则对脚施反作用力,使人能向前进。
- 射击时,枪给子弹的推力等于指点给枪的反作用力,即枪的后座力。
- 划船时,浆向后滑,船向前进。
- 乌贼前进时,施力将水喷出,喷出的水则施反作用力给乌贼,使乌贼前进。
- 大人和小孩二人互推,大人施力给小孩,小孩施力给大人,大人受到小孩的反作用力,小孩亦受到大人的反作用力。
弱者道之用
一般的解释有两种:
- 柔弱是道发挥作用的关键,生命从柔弱开始,发展到刚强就会走向衰亡。因此,外表柔弱的往往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潜力。立足于柔弱才能顺势而行,不断地进取。
- 道在发挥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它顺其自然,任由一切事物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而决不强加干涉,也不强加自己的意志,而是留给万物自由的发展空间。道孕育了万物,却不主宰万物,不把它们据为已有,不使它们受制于自己的力量。
结合上面的”反着道之动”,我的理解是:反作用力只在弱势的一方才能发挥作用。好比船浆只能划动小船而无法左右巨轮。即只有弱者才能掌握”道”。
生活中的案例
问题1:如何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
借用”反者道之动”的思维,我们最需要做的可能是去看哪些有投诉的用户的反馈和案例。
借用”弱者道之用”的思维,公司最需要优化的是哪些服务的不好的用户。
问题2:如果让你分析预订了机票返程订单的用户特征,你会使用哪些数据?
对于刚进入分析领域的同学,可能做的就是将预订了返程订单的用户全找出来,然后按照性别、年龄、地域等进行分析,看哪些指标占比比较高。对于有经验同学,可能知道需要准备”正样本”和”负样本”,基于正负样本去计算差异性或TGI
问题3:如果让你提升小孩的作文成绩
常规手段:购买满分作文书籍。但是有没有想过,有可能低分作文的效果可能更好。看100篇满分作用你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写,但是看了100篇低分作文可能就知道了如何规避低分。类似的操作还有错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