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目标, 自我提升

和孩子一起学书法:法度

钱魏Way · · 306 次浏览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经常看到类似“法度严谨”这样的描述,那么到底什么是法度?什么样的字是法度严谨?

什么是法度?

书法中的法,其实就是“笔法、字法、章法”。

一般来说“尚法”这个词是针对楷书而言的,清代梁巘在其《评书贴》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明确提出“唐尚法”这一概念并为后人征引,用于形容唐楷。

《述书赋》云:“‘法’宜有周备曰法。”唐所尚法基于形象表现而言,笔法讲究规范性,藏锋、露锋、提按、转折等笔法贯穿书写始末。几乎每一个字的字形结构和整篇布局都经过精心排列,无论多细微的移动都会被放大。

在唐朝以前,书家书论多专注于线条和笔势,很少有基于结构的论述,隋代《心成颂》算一部,然后就是欧阳询《三十六法》,可能梁巘的看法就是从这来的,为什么欧要写《三十六法》呢,《三十六法》可能相当于现在的课本,奉旨在弘文馆教书的欧阳询或许是出自教学所需而作,这部著作使得唐代楷书变得规律化以及程式化。

欧书所表现出的“法”主要为用笔和结构。

  • 用笔:“秉笔比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欧《传授诀》)
  • 结构:“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挑窕、相让、补空、覆盖、贴零、粘合、捷速、满不要虚、意连、覆冒、垂曳、借换、增减、应副、撑住、朝揖、救应、附丽、回抱、包裹、却好、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左短右长、褊、各自成形、相管领、应接在内。”(欧《三十六法》)

“法度为美”的审美体系,在唐朝达到巅峰。在中国的文艺史上,唐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在各个领域,都涌现了“法”的要求,例如律诗也是这个时期形成的,这是中国文学最整齐、最严谨的形式。书法中法度的代表——楷书,也成形于这一时期,虞、欧、褚、颜,都成为后世的规范标准,后称“唐法”。

什么是法度严谨?

书法的法度在于笔笔说的出来历。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从形态到位置,都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不允许做些许变通。

举例子,任何运动,为什么要有很多标准姿势?因为那都是前人的经验!书法几千年来,无数大师的经验你不去汲取,反而要自己感受,即使你天分奇高,也就是一个人的天分。

这些“法度”,主要来自于对前人的继承学习。当然,也可以自己创新,但创新必然是基于充分继承之上,搞明白为什么前人的“笔法、字法、章法”要这么样,而不是另一种样子。

因为,前人之所以“这么写”,是经过无数人摸索实验得出的“最佳结果”,过程中已经淘汰了无数不合理的写法。之所以没“那么写”,就是因为试着那么过写,写出来难看。所以,真正的“创新”没那么容易。

简单来说就是不允许你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允许你对用笔和结体进行改造,只能按照既定的规范去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