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目标, 职场素养

头脑风暴真的有用吗?

钱魏Way · · 516 次浏览

大概十年前我也整理过关于头脑风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头脑风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整理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自己先前学习的内容再做下思考。

头脑风暴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头脑风暴的要求

组织形式

  • 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最好由不同专业或不同岗位者组成;
  • 会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 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设记录员1~2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会议类型

  • 设想开发型:这是为获取大量的设想、为课题寻找多种解题思路而召开的会议,因此,要求参与者要善于想象,语言表达能力要强。
  • 设想论证型;这是为将众多的设想归纳转换成实用型方案召开的会议。要求与会者善于归纳、善于分析判断。

会前准备

  • 明确会议主题。会议主题提前通报给与会人员,让与会者有一定准备;
  • 选好主持人。主持人要熟悉并掌握该技法的要点和操作要素,摸清主题现状和发展趋势;
  • 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训练基础,懂得该会议提倡的原则和方法;
  • 会前可进行柔化训练,即对缺乏创新锻炼者进行打破常规思考,转变思维角度的训练活动,以减少思维惯性,从单调的紧张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以饱满的创造热情投入激励设想活动。

会议原则

为使与会者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激励,达到较高效率,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 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对别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批判、不得阻拦。即使自己认为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设想,亦不得予以驳斥;同时也不允许自我批判,在心理上调动每一个与会者的积极性,彻底防止出现一些“扼杀性语句”和“自我扼杀语句”。诸如“这根本行不通”、“你这想法太陈旧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某某定律”以及“我提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有一个不一定行得通的想法”等语句,禁止在会议上出现。只有这样,与会者才可能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在别人设想的激励下,集中全部精力开拓自己的思路。
  • 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在智力激励法实施会上,只强制大家提设想,越多越好。会议以谋取设想的数量为目标。
  • 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这是激励的关键所在。每个与会者都要从他人的设想中激励自己,从中得到启示,或补充他人的设想,或将他人的若干设想综合起来提出新的设想等。
  • 与会人员一律平等,各种设想全部记录下来。与会人员,不论是该方面的专家、员工,还是其他领域的学者,以及该领域的外行,一律平等;各种设想,不论大小,甚至是最荒诞的设想,记录人员也要求认真地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
  • 主张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思维;
  • 提倡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会议提倡自由奔放、随便思考、任意想象、尽量发挥,主意越新、越怪越好,因为它能启发人推导出好的观念。
  • 不强调个人的成绩,应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注意和理解别人的贡献,人人创造民主环境,不以多数人的意见阻碍个人新的观点的产生,激发个人追求更多更好的主意。

实施步骤

  • 会前准备:参与人、主持人和课题任务三落实,必要时可进行柔性训练。
  • 设想开发:由主持人公布会议主题并介绍与主题相关的参考情况;突破思维惯性,大胆进行联想;主持人控制好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创意性设想。
  • 设想的分类与整理:一般分为实用型和幻想型两类。前者是指目前技术工艺可以实现的设想,后者指目前的技术工艺还不能完成的设想。
  • 完善实用型设想:对实用型设想,再用脑力激荡法去进行论证、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扩大设想的实现范围。
  • 幻想型设想再开发:对幻想型设想,再用脑力激荡法进行开发,通过进一步开发,就有可能将创意的萌芽转化为成熟的实用型设想。这是脑力激荡法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该方法质量高低的明显标志。

主持人技巧

主持人应懂得各种创造思维和技法,会前要向与会者重申会议应严守的原则和纪律,善于激发成员思考,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不失脑力激荡的规则;

  • 可轮流发言,每轮每人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创意设想一个,避免形成辩论会和发言不均;
  • 要以赏识激励的词句语气和微笑点头的行为语言,鼓励与会者多出设想,如说:“对,就是这样!”、“太棒了!”、“好主意!这一点对开阔思路很有好处!”等等;
  • 禁止使用下面的话语:“这点别人已说过了!”、“实际情况会怎样呢?”“请解释一下你的意思。”“就这一点有用”“我不赞赏那种观点。”等等;
  • 经常强调设想的数量,比如平均3分钟内要发表10个设想;
  • 遇到人人皆才穷计短出现暂时停滞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如休息几分钟,自选休息方法,散步、唱歌、喝水等,再进行几轮脑力激荡。或发给每人一张与问题无关的图画,要求讲出从图画中所获得的灵感。
  • 根据课题和实际情况需要,引导大家掀起一次又一次脑力激荡的“激波”。如课题是某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可以从产品改进配方思考作为第一激波、从降低成本思考作为第二激波、从扩大销售思考作为第三激波等。又如,对某一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引导大家掀起“设想开发”的激波,及时抓住“拐点”,适时引导进入“设想论证”的激波。
  • 要掌握好时间,会议持续1小时左右,形成的设想应不少于100种。但最好的设想往往是会议要结束时提出的,因此,预定结束的时间到了可以根据情况再延长5分钟,这是人们容易提出好的设想的时候。在1分钟时间里再没有新主意、新观点出现时,智力激励会议可宣布结束或告一段落。

头脑风暴法原则

  • 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
  • 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
  • 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 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 循环进行
  • 每人每次只提一个建议
  • 没有建议时说“过”
  • 不要相互指责
  • 要耐心
  • 可以使用适当的幽默
  • 鼓励创造性
  • 结合并改进其他人的建议

逆向头脑风暴法

逆向头脑风暴法(Anti-brain Storming)也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逆向头脑风暴法一种通过将焦点集中在反对意见上面获得新创意的小组座谈会形式。其主要用途是借以发现某种观念的缺陷,并预期如果实施这种观念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逆向头脑风暴法和头脑风暴法类似,惟一不同的是在逆向头脑风暴法中允许提出批评。头脑风暴法是用来刺激创造新观念、新思想,而逆向头脑风暴法则是以批判的眼光揭示某种观念的潜在问题。事实上,这种方法的基本点就是通过提问以发现创意缺点。例如,“这个创意失败的可能途径有几种?”因为谈论的焦点在于反对意见,主持人就是注意保持参与者的士气。逆向头脑风暴法可以在其他创意方法之前使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在逆向头脑风暴法的过程中,必须先确认某一创意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再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逆向头脑风暴操作步骤

基本操作步骤,就是让小组成员对某种创意或观念进行批判,直到所有的观念都经过彻底批判为止,然后遵循经典头脑风暴法的程序,头脑风暴小组对这些观念做重新考察,以便为某种观念的缺陷寻求解决办法,并且挑选缺点最少、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观念,以便实施。

  • 第一阶段就是要求参加者对每一个提出的设想都要提出质疑,并进行全面评论。评论的重点,是研究有碍设想实现的所有限制性因素。在质疑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可行的新设想。这些新设想,包括对已提出的设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的论证,存在的限制因素,以及排除限制因素的建议。其结构通常是:“XX设想是不可行的,因为……,如要使其可行,必须……。”
  • 第二阶段,是对每一组或每一个设想,编制一个评论意见一览表,以及可行设想一览表。质疑头脑风暴法应遵守的原则与直接头脑风暴法一样,只是禁止对已有的设想提出肯定意见,而鼓励提出批评和新的可行设想。在进行质疑头脑风暴法时,主持者应首先简明介绍所讨问题的内容,扼要介绍各种系统化的设想和方案,以便把参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对所论问题进行全面评价上。质疑过程一直进行到没有问题可以质疑为止。质疑中抽出的所有评价意见和可行设想,应专门记录。
  • 第三个阶段,是对质疑过程中抽出的评价意见进行估价,以便形成一个对解决所讨论问题实际可行的最终设想一览表。对于评价意见的估价,与对所讨论设想质疑一样重要。因为在质疑阶段,重点是研究有碍设想实施的所有限制因素,而这些限制因素即使在设想产生阶段也是放在重要地位予以考虑的。

头脑风暴真的有用吗?

认为头脑风暴有用的原因:

  • 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
  • 竞争意识。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 个人欲望。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头脑风暴这个听起来不明觉厉的词眼下却有些变味了,原本是为了激发团队创意,但往往越讨论创意越少,一提到「脑暴」只会让人脑壳疼。放心,有这种感受的你绝对不是一个人,一份最新调查表明,大多数从事创意工作的人都觉得头脑风暴纯属浪费时间。耶鲁大学在1958年做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在单独工作时,人们的表现要远比团队头脑风暴时要来得好。为什么头脑风暴没有发挥作用呢?有以下四个解释:

  • 集体惰性。当人们以团队为单位而非个人工作时会有这样一个趋势:人们容易花更少的努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投机取巧。由于旁观者效应,工作的紧张感会降低。因为我们觉得同样的工作,团队里别的同事可能也会去完成。
  • 社交忧虑。人们会担忧团队里其他成员对于自己点子的意见,也可称为评价顾忌。相似地,当团队成员认定团队里其他人的专业度更高,他们的工作表现就会下降。这点对于内向或者相对不自信的成员来说更容易出问题。
  • 回归平庸。这指的是团队里最有才华的成员会为了配合团队的整体水平,为了配合那些表现不好的成员而降低自己的表现水准。这个效应在体育界尤其明显。如果你和能力不如你的人训练,你的水平会下降并且落入和对手一样平庸行列。
  • 阻碍生产。不管团队有多大,如果想要自己的观点被听到,每个人只能一次表述一个观点。研究表明:6-7个人的团队是保证表达建议数量的最佳队形。超过了这个数字,团队大小增加,每个人提出的点子的数量反而会减少。

考虑到头脑风暴的缺陷,为何它还被如此广泛地应用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 随着劳动力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司发现员工各自有可以贡献的不同的专业能力。如果问题的解决是受益于不同类型的知识,那么将正确的人组合在一起,理论上应该增加不同角度的专业性,并且能够产生更好的解决办法。然而,实际上,这个方法需要仔细地挑选成员和并且让他们煞费苦心地合作。
  • 即使团队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点子,头脑风暴毋庸置疑比其他方式显得更民主。它可以保证新鲜的点子不断地补充进来。不论这些点子的质量如何,数量首先得到了保证。

尽管集思广益可能不会诞生最绝妙的主意,但也不是完全没用,研究指出头脑风暴的价值其实在于团建而非战术会议,头脑风暴所倡导的积极、开放、借鉴他人思想的原则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信任感。

真正的创意,甚至是创新,来自哪里?

《毛选》里如此论述解决问题与调查:“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真正的创新绝不是新手小白能够通过漫无目的的脑暴妙手偶得的,而是来自于对与问题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因此越是巨大的创新越需要长久的积累,越需要深刻的认知。

头脑风暴的替代方案?

针对头脑风暴存在的问题,有些团队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Brain-writing

Brain-writing是头脑风暴的一种变异形态,只不过成员们在会议的过程中是将他们的想法写在纸上,而不是一股脑的讲出来。成员们一边记录下自己的点子,一边将这些笔记在小组里传递,阅读彼此的思路,并继续写下自己的新想法。这样的合作方式保留了小组互动的建设性,并避免了口头脑暴可能带来的陷阱。

Sprinting

设计冲刺的大体思路,就是找一个小团队,腾出一周的时间,然后迅速地从定义问题推进到产品测试。

  • 第一天,你要做一张「问题地图」。
  • 第二天,每个人单独地画好草图。
  • 第三天,团队决定哪个草图想法是最优秀的。
  • 第四天,一起建一个实际的原型。
  • 第五天,找五位目标消费者来测试原型。

这就像是快进到未来,去看看你的最终产品进入市场的样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